发展现代农机,装备现代农业—75年江苏农机工业成绩斐然
农机工业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75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江苏农机工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历了从白手起家到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党和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指引下,我省农机工业实现了飞速发展,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制造强国战略思想指引下,我省农机工业正在进入由大变强的发展新阶段。
一、从无到有,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省农机工业几乎一片空白,一切从零开始。1949年江苏农机制造企业仅有36家,工业总产值300万元,职工人数不足4000人,全省共有切削机床500台,只能生产一些结构简单的畜力农机具和手工农具。此后,随着工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截止2023年末,我省农机工业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已达324家,比建国初期增长近10倍;职工人数16万多人,增长了近40倍;工业总产值700亿元,增长了2.3万倍,约占全国25%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40家。
二、产能显著提升,主要产品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
建国初期,我省农机工业具备生产能力的产品数量非常少,且技术水平较低,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省农机工业经济总量曾位居全国第一,近20多年持续位居全国第二位。一批代表性产品稳居全国前列,由江苏生产的轮式拖拉机年产量达12万台,约占全国20%以上,其中中小马力拖拉机销量全国第一;收获机械产量约占全国30%,其中履带式收获机销量约占全国60%;饲料机械产量亚州第一、世界第三;高速插秧机、单缸发动机、农用轮胎、喷灌机、智能化蔬菜移栽收获机械、农用传感器、农业智能化平台、辅助驾驶设备等均位居全国前列。
三、对外贸易成绩显著,出口产品交货值大幅提升。
建国初期,由于农机制造能力薄弱,我省农机工业外贸出口基本空白,改革开放后,在国家鼓励出口政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江苏农机工业逐歩融入国际产业链分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江苏农机工业岀口贸易实现零的突破,1990年农机工业出囗贸易额为1.6亿元,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农机工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截止2023年末江苏农机工业对外贸易出口交货值达76亿元,比1990年增长了47倍,全省有近20家企业岀口超亿元以上;岀口产品的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饲料机械、中小马力拖拉机和发动机、高速插秧机、中小型农机具等出口额位居全国前列。为了加强国际巿场的开拓,一些企业在全球多个国家投资建立了研发机构,营销网点和生产制造分公司。
四、初步建成较完整的农机工业产业链,农机装备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经过75年的不懈奋斗,江苏农机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已初步建成教学、科研、制造、检测鉴定、推广应用、流通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产品品种广覆盖。截止2023年末,我省生产的农机产品已有4500多种,尤其是我省制造的大田农业机械,完全可以满足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要,随着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一批围绕全程全面机械化的智能农机装备业已投放市场。全省已初步形成南京周边农业物联网设备产业集群、苏南地区粮食生产机械和小型发动机产业集群、扬州地区饲料机械产业集群、连云港周边旋耕及秸杆还田机械集群、徐州地区的喷灌机械产业集群。勤劳智慧的江苏农机人以卓越的工匠精神,为全省和全国农机化发展创造了许多奇迹,赢得了中国农机看江苏的许多美誉。
五、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
从建国初期的艰苦奋斗,到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省农机工业旧的生产方式正在逐步转换,传统产业焕新积极推进,随着物联网+农机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技术在农机生产领域中的逐步运用,特别是通过强链补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部分农机产品的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水平得到新的跃升。进入新世纪,全行业动力机械排放顺利实现了从国二到国四的两次切换,部分农机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止今年10月,全省农机工业系统共有专精特新企业32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家,全国单项冠军企业2家,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1家,全省民营企业200强企业3家,全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4家。
回顾75年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几代农机人为江苏农机工业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精神可歌可泣,经验弥足珍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锚定高质量发展不放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建设农机制造强省续写新的篇章,再创新的辉煌。
来源:江苏省农机工业 2024年第十期